竹篾做的“二维码” 居然真能扫出来!
2023-01-27 07:28:16

湖州德清新市古镇有一位80多岁的马大伯,是湖州市级非遗项目“新市马氏竹编技艺”的传承人。马大伯的雄心壮志是: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,他要用手中的竹篾片做出来。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60多年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记者:从几岁开始做的?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10岁开始。

记者:那做这一行那么多年,有没有厌倦的感觉?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没有。

记者:为什么?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这个叫做一行爱一行,爱了这一行,就要把什么东西都搞好。

记者:做到极致。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哎,你这个东西没做过,我要做出来,人家没做过,我也要做出来。

马大伯的小店就开在德清新市古镇上,从他的祖父开始,就在古镇上做竹篾,传到他这一辈是第三代,他的子女是第四代了。

小店就像一个小型的博物馆,陈列着马大伯和他子女的得意之作。

马大伯的女儿:这个我爸他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一件,我们也非常喜欢,因为他没念过书,但是他编出来的字非常漂亮。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写字不会写。

记者:那为什么编得这么好?
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编得这么好嘛,人家毛笔字写得很好,他写好,我照他的字编出来。

用来晾晒的竹筛子被马大伯做成了工艺品,上面的书法作品正是他用竹篾片编织而来。很难想象的是,马大伯自己并不会写字,但心灵手巧的他,把不同颜色的竹篾片当成了自己手中的毛笔。

记者:那现场有没有你们子女的作品,还是都是你爸爸的作品?

马大伯的女儿:有我们的作品,比如说这个是我弟弟的作品,这幅康熙的福也是我弟弟的作品。

记者:那您的呢?

马大伯的女儿:我的作品,我给它起了个名字,叫十里红妆系列,十里红妆呢,我要给它配镜子,所以做了一个小圆镜,有一个铜钱。

马大伯的女儿:我编的发簪。

记者:很精致,这是你弄的?

马大伯的女儿:这是我弄的,十里红妆系列。

店里各种竹编的器具琳琅满目,除了一些非卖品之外,大多数可以出售。最与时俱进的是,店里用来收款的二维码,居然也是用竹篾片编织出来的。

马大伯的女儿:这个是我弟弟做的。

记者:你确定能扫出来?

马大伯的女儿:能。

记者:扫不出来就砸招牌了。

马大伯的女儿:那当然,我爸爸的收款码。

记者:这个就是你爸爸支付宝的收款码是吧?

马大伯的女儿:对,支付宝。

记者:这个是微信是吧?

马大伯的女儿:这个是微信。

记者:我再试试看……马吉林,你父亲?

马大伯的女儿:对。

记者分别扫了支付宝和微信的收款二维码,都成功了。记者注意到,这两块竹编的二维码,是用两种颜色的竹篾片编织而成,并不是编好之后再上色的。

记者:我们看到的二维码就是一堆乱码,你们怎么会弄得出来?

马大伯的女儿:报废了很多,这一块是我编的,我仔细核对了,它没错,但是就是扫不出来,我就粘在这里,太可惜了。

马大伯的女儿说,自己已经退休,可以全心全意地向老父亲学习竹编技艺了。她的弟弟大学学历,算是家里的高材生了,目前还没退休,只是有空的时候学一下。当然这么一个传统的竹编小店要存活下去,光展示技艺是不够的,还得推出具备实用性的器具,比如菜篮子。

湖州德清新市古镇宣传办 工作人员:我又要介绍一下他这个篮子,这个篮子是老马的父亲老底子传下来的手艺,他这个篮子的环跟下面是兜底的,这个篮子里面装一篮子番薯、一篮子芋艿都不会散架的,外面买的篮子都是这里,稍微勾一下的,它是这个环一直到这里,兜底兜牢的。

马大伯说,上了年纪手感越来越不行了,不过好在子女都对竹编技艺很感兴趣,篾匠世家有了传人,他也就放心了。

(1818黄金眼)

关键词: 竹篾做的二维码 居然真能扫出来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相关阅读